1、行業管理體制

閥門行業作為制造業的一個細分行業,屬于競爭性行業,涉及到的相關政府管理部門包括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以及國家核安全局等。其中,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負責制定行業發展規劃和行業管理規章制度;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針對壓力管道元件等特種設備生產設定許可方式和許可程序;國家核安全局制定民用核承壓設備許可證制度。另外,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和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閥門分會等行業自律性組織通過信息搜集和發布、召開行業內企業交流會等形式指導企業進行閥門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在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指導下,全國閥門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負責全國通用、特殊用途的各種材質的高中低壓閥門、閥門驅動裝置、過壓保護安全裝置等專業領域的標準化工作。


2、行業主要法律法規和政策

(1)特種設備制造許可證制度

2006 10,國家質檢總局頒布《壓力管道元件制造許可規則》,對壓力管道元件制造許可的實施方法做出了具體規定,根據壓力管道元件制造單位特點與產品特點,按不同產品規定了許可級別、條件與要求,并確定了許可方式、許可程序。閥門生產企業從事屬于規定范圍的閥門產品制造,必須按照上述規則,取得相應級別的特種設備制造許可證(壓力管道元件)。

(2)民用核安全設備許可證制度

根據國務院頒布的《民用核安全設備監督管理條例》和國家環保總局頒布的《民用核安全設備設計制造安裝和無損檢驗監督管理規定(HAF601)》等文件,從事民用核安全設備設計、制造、安裝和無損檢驗活動的單位,應當取得民用核安全設備設計、制造、安裝和無損檢驗許可證,并按照許可證規定的種類、范圍和條件從事民用核安全設備設計、制造、安裝和無損檢驗活動。企業從事執行核安全功能的閥門的設計、制造,應取得民用核安全設備設計/制造許可證。

(3)裝備制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

國務院于2009 年發布的《裝備制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要求,抓住鋼鐵產業、汽車產業、石化產業、船舶工業、輕工業、紡織工業、有色金屬產業、電子信息產業、國防軍工等九大產業重點項目,實施裝備自主化,提升大型鑄鍛件、基礎部件、加工輔具和特種原材料等四大配套產品制造水平,夯實產業發展基礎。


對于基礎部件,《裝備制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提出,要重點發展大功率電力電子元件、功能模塊,大型、精密軸承,高精度齒輪傳動裝置,高強度緊固件,高壓柱塞泵/電動機、液壓閥、液壓電子控制器、液力變速箱,氣動元件,軸承密封系統、橡塑密封件等;加快發展工業自動化控制系統及儀器儀表、中高檔傳感器等。


另外,《裝備制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還要求加快產業組織結構調整;重點支持裝備制造骨干企業跨行業、跨地區、跨所有制重組,逐步形成具有工程總承包、系統集成、國際貿易和融資能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加大對重點基礎配套企業的投入力度,引導民營資本和外資投向基礎零部件、加工輔具等領域,發展一批高起點、大規模、專業化企業,健全產業配套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