閥門產品國產化成套能力
閥門產品國產化成套能力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能為用戶提供十幾大類,3500個品種,4萬多個規格的產品。參數范圍從真空閥門到320MPa的超高壓閥門,工作溫度從-269℃至+1050℃。適用介質為水、蒸汽、油品、各種氣體、各種酸、堿、鹽、氨、尿素、易燃、易爆等介質。驅動方式有手動、齒輪傳動、電動、氣動、液動、電一液聯動等。基本上能滿45萬噸/a合成氨、52萬噸/a尿素、45萬噸/a乙烯、120萬噸/a氧化鋁、300MW、600MW、800MW、1000MW火力發電,以及300MW、600MW核電機組長規島閥門產品,在這些大型成套裝置中,國產閥門配套率可達85%以上。
目前,國內大多數廠家已能按美國API、ASME、AWWA、MSS-SP…德國DIN EN、英國BS EN、日本JIS等標準生產。但仍有一部分特殊、非標、高技術含量、高質量、高壽命及高可靠性的產品,如特種材料制造的閥門;電廠的主蒸汽隔離閥、高溫高壓調節閥、減溫減壓調節閥、高溫高壓安全閥;核電的一回路和二回路部分閥門;石油、天然氣井口裝置用閥;石油、天然氣長輸管線的全焊接球閥及主管線閥門;調節閥;高壓大口徑安全閥;及部分大型石化裝置上的特殊閥門;自動閥門及閥門驅動裝置還不能完全滿足工程配套,這其中,有的是產品結構上有差距,有的是材料上有差距,有的是產品制造水平有差距,有的是技術水平有差距。這些產品目前尚在進口,進口產品有2.9億美元。
設計、試驗標準應用問題
我國閥門產品設計研發水平普遍偏低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閥門標準的應用問題。國內的閥門標準在應用領域里是比較混亂的。許多閥門企業,沒有建立起完整的標準化體系。從較早的國標(GB)體系,后來以API標準為主,ISO、BS等標準也在使用。總體來講,國內的閥門標準體系比較滯后,在標準的使用上也處于滯后。例如,BS EN ISO10497∶2004《閥門試驗——耐火試驗技術要求》已替代BS6755·2,但許多企業還在使用BS6755·2,甚至有的企業還在找BS6755·2。這種嚴重的標準使用滯后問題,導致閥門行業設計、試驗整體水平的相對滯后。
目前,國際上較有影響的閥門標準體系除ISO標準外,還有美國的ASME、API、MSS及AWWA等標準,德國的DIN EN標準,日本的JIS標準、英 國的BS EN標準以及法國的FN EN標準。我國的閥門企業,建立完整的標準體系,關注標準的較新變化,使用國內、外領先的標準,是改善、解決標準應用憂慮的關鍵。
總的來說,技術水平一般的通用閥門產品國內閥門有優勢,加之勞動力比較便宜,便有了價格優勢;但技術含量高的產品,國內閥門企業缺技術、缺能力,這是我們的劣勢。也是我們的憂慮所在。只有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開發新產品,進行技術改造,才能逐步提高產品技術水平,滿足國內裝置配套,全面實現國產化。從根本上解除閥門產品國產化配套能力這一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