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汽車行業轉型升級的不斷提速,新能源汽車未來的發展走向日漸清晰。


日前,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發布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明確了中國汽車產業未來技術發展的七大方向,即節能汽車、純電動和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汽車、智能網聯汽車和汽車制造、動力電池、輕量化技術。同時路線圖還明確至202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汽車總體銷量的比例達到7%以上;2030年,新能源汽車占總體汽車銷量40%


按照汽車年產銷規模3000萬輛來計算,202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目標將達到210萬輛。多位業內專家表示,隨著新能源汽車“黃金發展期”的到來,勢必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其中就包括制造新能源汽車的重要原料車用鋁材行業。其中,全球領先的鋁加工龍頭中國忠旺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取得的業績就頗有看點:基于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精準把握和未來發展前景的看好,中國忠旺在該領域提前籌謀布局,聯手奇瑞新能源汽車、長城華冠、華晨客車、比亞迪等車企先行先試,共同打造并推出鋁制車身新能源車,搶占市場先機。


新能源汽車迎“井噴式”發展

國內汽車產業快速發展的進程中,新能源汽車是亮點。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15年新能源汽車產量超過34萬輛,銷售超過33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3倍和3.4倍。今年1月至10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約33.7萬輛,同比增長82.2%。其中,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約24.4萬輛,同比增長88.9%;新能源商用車累計銷量9.3萬輛,同比增長66.6%


國家科技部863計劃電動汽車重大科技專項特聘專家王秉剛表示,新能源汽車在較近兩年發展迅速,但還沒有進入真正的高速發展時期,現在還處于初步階段。


根據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專家預測,到2020年我國汽車年產銷規模將達到3000萬輛,2025年達到3500萬輛,2035年達到3800萬輛,而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將相應達到210萬輛、500多萬輛和1500多萬輛。


對此,汽車業內人士預計,2020~2025年,我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將進入快速發展期,甚至是成熟期。王秉剛則強調:20162020年這五年是關鍵的時期,導入期和培育期的關鍵時期,政府和企業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事實上,自2001年發展新能源汽車列入“十五”期間的“863”重大科技課題以來,國家近年來不斷推出利好政策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其中,以各級政府為推動新能源汽車消費實行的購車補貼和上牌優先等政策尤為受關注。


據統計,2015年上半年,國家部委新出臺了近10項新能源汽車鼓勵支持政策,包括減免新能源車船購置稅、開放電動乘用車準入等。9月底,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了一系列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措施,包括各地不得對新能源汽車實行限行限購,已實行的應取消等。


今年以來,結合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現狀,基于政策逐步讓位于市場的考量,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政策略有調整。8月份工信部公開征求對《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修訂征求意見稿)》的意見;9月份工信部公開征求對《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的意見;11月份工信部發布了《汽車動力電池行業規范條件》(2017)的意見稿。


多位汽車行業專家一致認為,政策的著眼點是碳配額、燃油消耗量、新能源汽車積分這三個方面,借鑒了其他國家的成熟做法,預計會取得比較好的效果,能夠在補貼退坡之后,支撐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


在多重利好政策的助推下,國內車企也一直在加大力度推出新能源汽車。據公開資料顯示,比亞迪、江淮、上汽、一汽、北汽、長安、上汽、東風、力帆、吉利、奇瑞等數十家車企都生產新能源汽車。